2024-2025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
日期:2025-01-18 12:06:56  浏览量:0

本学期,综合实践教研组依据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,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,提升教师专业能力,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工作回顾

(一)主题活动开展

长线与短线主题活动精彩纷呈。我们紧密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,定期更新活动主题,成功开发并实施了多个兼具趣味与教育意义的项目。例如,在“探索家乡传统文化”长线主题活动中,学生们通过实地走访、查阅资料、采访长辈等方式,深入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、传统手工艺、特色美食等,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,更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。同时,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科知识,推出“小小科学家——环保行动”短线活动,组织学生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,开展垃圾分类宣传、环保手工制作等实践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动手能力。跨学科融合成效显著。各主题活动巧妙融入多学科知识,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,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。在“校园植物探秘”活动中,学生们运用生物学知识识别植物种类、了解生长习性,用美术技能绘制植物图谱,以语文素养撰写观察日记、科普短文,全方位锻炼了综合能力,构建起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。

(二)教师专业成长

培训与研讨扎实推进。本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培训,内容涵盖课程设计、活动组织、安全管理、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,邀请专家进校讲学,分享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,拓宽教师视野。同时,校内研讨氛围浓厚,教师们围绕活动中的问题与收获展开深入交流,共同探讨解决方案,累计开展研讨活动[X]次,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共进氛围。实践参与收获颇丰。教师们积极投身长、短线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,全程陪伴学生成长。在这一过程中,不断积累实践经验,提升指导技巧,多位教师反馈自身应变能力、创新思维得到显著锻炼,能够更好地应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类挑战。

(三)学生能力提升

综合素养显著增强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,学生的观察、思考、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。在“创意搭建挑战赛”中,学生们分组协作,从设计图纸到动手搭建,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,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、共同解决,团队凝聚力与创新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。个性化发展得到关注。活动中尊重学生兴趣特长,提供多样化选择,鼓励学生自主探索。不少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,如擅长写作的学生在活动报道、成果总结中展现才华;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为手工制作、模型搭建的主力军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找到自信与成长方向。

(四)评价体系完善

多元化评价全面落地。摒弃单一的知识考核模式,构建起涵盖知识技能、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、参与态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。采用形成性评价实时跟踪学生活动进程,记录成长点滴;引入同伴评价,促进学生相互学习、共同进步。评价反馈促进成长。定期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家长,让学生明晰自身优势与不足,为后续发展找准方向;家长借此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表现,加强家校共育合力。同时,教师依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,优化教学策略,实现以评促教、以评促学。

(五)安全保障落实

安全预案细致周全。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,针对不同活动类型、场地环境,明确安全风险点及应对措施,从活动筹备到实施全程保障学生安全。安全教育常抓不懈。活动前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,通过案例讲解、实操演练等方式,强化学生安全意识,提升自我保护能力,本学期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,确保各项活动平稳有序推进。

二、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

(一)存在问题

活动资源开发仍有局限,部分主题活动所需的专业器材、场地受限于学校条件,难以充分满足学生深入探究的需求。教师指导时间与精力有限,面对学生在活动中日益多样化的问题与需求,个别指导有时不够及时、深入,影响活动效果。家校社合作深度有待加强,部分家长参与活动形式较为单一,社区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充分,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。

(二)改进措施

加大资源拓展力度,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支持,购置必要的专业器材;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外机构、企事业单位的合作,共享资源,拓宽活动空间。优化教师分工与协作,合理安排指导任务,建立帮扶机制,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动新手教师,提升整体指导效率;同时,利用线上平台,拓宽指导渠道,及时回应学生问题。深化家校社合作内涵,设计更多层次丰富、参与性强的家长活动,如家长课堂、亲子研学等;与社区进一步对接,根据社区需求与学校特色,定制化开展合作项目,构建全方位、深层次的协同育人格局。

三、未来展望

回顾本学期,虽有挑战,但成果丰硕。展望未来,综合实践教研组将继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,持续深化课程改革,优化活动设计,提升教师素养,强化资源整合,筑牢安全防线,为学生提供更优质、多元的综合实践体验,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