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思想
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、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为核心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计划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: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活动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。
2. 提升动手能力:通过实践操作,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 增强责任感:通过集体劳动,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。
4. 促进全面发展:将劳动教育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相结合,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三、工作内容
1. 课程设置
劳动技术课: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技术课,内容涵盖手工制作、园艺、清洁等。
主题劳动活动: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劳动活动,如校园清洁、植树、社区服务等。
劳动实践基地:利用学校生生园劳动实践基地,开展种植、养殖等活动。
2. 教学资源
教材与工具:根据课程需求,配备相应的教材和工具,确保教学顺利进行。
师资培训: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,提升教学水平。
3. 活动安排
校内劳动: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、绿化维护等日常劳动。
校外实践: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、工厂参观等校外劳动实践。
劳动竞赛: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,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。
4. 评价机制
过程评价: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,如态度、合作精神等。
成果评价:通过作品展示、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。
综合评价:结合过程与成果,进行综合评价,并给予反馈和奖励。
四、具体安排
1. 2月:制定学期劳动教育计划,开展劳动技术课和校园清洁活动。
2. 3月:结合3月12日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,开展劳动技能竞赛。
3. 4月:安排社区服务活动,进行劳动教育中期总结。
4. 5月:举办劳动成果展示会,评选优秀劳动个人和集体。
5. 6月:进行学期劳动教育总结,表彰优秀学生和教师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聚焦深耕 研途致远——吴绫实验小学2024年度教研组建设汇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