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“教—学—评一致性”的课堂探索——吴绫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 “一课三磨” 活动(中段)
日期:2024-12-18 07:25:12  浏览量:153

岁末寒冬,教研热情却似炉火般炽热。吴绫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“一课三磨”活动,本次活动由顾彦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《灰雀》。

11月 15 日,一磨以说课形式开启。顾老师依据学情与教材特质,细致阐述了教学目标、重难点、评价目标以及教学过程。围绕本课时核心,顾老师精心规划了 “回顾旧知,引入对话情境 —— 精读对话,探寻灰雀踪迹 —— 剖析情感,领会喜爱之深 —— 总结归纳,明晰人物形象” 等教学板块,力求让学生在对话研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。

研讨环节,备课组老师们各抒己见。大家一致认为,在分析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时,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与标点符号,同时,可借助分角色朗读、教师示范指导朗读等方法,助力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物语气,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。

11 月 21 日,顾老师迎来二磨。初次课堂实践中,顾老师虽积极引导学生解读对话,但在朗读指导方面稍显薄弱,未能充分凸显其重要性。

课后,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员进行了研讨。老师们充分肯定了顾老师在文本分析上的努力,同时针对朗读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,强调要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,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,真切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,进而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。

12 月 17 日,顾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。课堂上,顾老师巧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,在分析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时,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奥秘,随后组织分角色朗读。顾老师悉心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、语调变化,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,将列宁的关切、小男孩的紧张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在这一过程中,学生们不仅顺利推断出灰雀的下落,更深刻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由衷喜爱,以及小男孩内心的复杂情感。在总结人物形象时,顾老师引导学生综合考量人物的言行举止,学生们积极思考、踊跃发言,清晰地概括出列宁的善解人意、智慧引导,以及小男孩的诚实善良、勇于改正。整堂课节奏紧凑、环环相扣,学生们沉浸其中,收获颇丰。

本次 “一课三磨” 活动,为顾彦颉老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,也为备课组教师营造了浓厚的研讨氛围。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汲取经验,共同推动语文教学迈向新的高度。

IMG_20241217_104916.jpg

IMG_20241217_104724.jpg

IMG_20241217_103544.jpg